管理员请 登录
首页> 行业政策>行业动态

浙江教育厅答“父母持证上岗”建议:今秋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

2022/07/06 22:23155

据浙江省教育厅网站7月2日消息,浙江省教育厅6月30日向浙江省人大代表丁杭缨作出《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杭111号建议的答复(家庭教育)》称,《关于在浙江省推广“父母持证上岗”的杭州上城经验的建议》收悉。浙江一些地方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省级层面也在做积极尝试,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自2020年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开通以来,已向全省参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的家长发放学习电子证书22万份。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浙江省教育厅在答复中对丁杭缨代表表示,您的《关于在浙江省推广“父母持证上岗”的杭州上城经验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关注。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妇联等部门的意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全民族素质和社会进步程度。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于2020年1月1日出台了《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形成了妇联、教育等部门合力主抓,多部门联合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为提升家长素养,助力孩子成长,杭州市上城区在全国开创了“家长持证上岗”的先河,依托移动学习平台,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开设线上课程,引导家长通过智媒体完成“执照”的学习、积分,达到一定积分的予以认证并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家长也要持证上岗”,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的家庭教育联动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杭州市上城区在全国首创“星级家长执照”工程,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家长教育品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2019年2月,浙江网上家长学校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2018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工作典型案例,其中也专门提到了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的典型。近年来,我省以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建设为重点,家校协同育人在省级层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推进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建设。一是建成“浙江家长学校”课程数字资源库。针对面向学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资源相对缺乏、不够系统问题,2016年,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浙江省中小学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年底,省级资源总数达到800多个,覆盖至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体现了家庭教育资源的权威性、针对性、公益性、无围墙等特点。二是建成“浙江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

2018年建成,是全国省级层面发布的首个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含“一网一端三号”,目前,平台访问量突破1亿人次,获全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受到浙江家长的欢迎。三是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从2020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全省7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家长学校,分年段开齐开好系列化、规范化、适切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鼓励各地通过“家长成长学院”“星级家长执照”等载体,共同促进家长素养的提升。至2020年底,各地已建成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920所,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15%。其中,各校选用“之江汇”教育广场省平台建设数字家长学校的占比为30.7%,用市县平台占比为20.9%,学校自建平台占比为39.9%,其他家庭教育专业平台占比为8.6%。2021年,省教育厅将“建成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1000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将以此为契机,要求各地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建成比例达到当地中小学总数的25%以上。四是组建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持续汇聚省内优秀市县、学校和国内家庭教育专业机构,通过在“浙江家长学校”开设分平台形式,向全省共享公益资源。


二、加强0-3岁儿童养育指导。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常态化的指导机制,对于儿童健康成长非常关键。0-3岁是儿童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一生健康和能力的基础。这个时期家庭养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早期发展,更是当前我省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提升家庭育儿能力,省卫生健康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整体谋划。2019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模式”,并提出2025年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目标任务,并将加强对婴幼儿家庭照护的支持和指导作为7大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卫生健康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突破性抓手清单加以推进,明确提出了目标任务。二是推进标准化管理。牵头组织编写《浙江省家庭和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坚持以家庭为基础,引导群众树立“家庭是婴幼儿养育的主要场所”“养护人是婴幼儿养育照护第一责任人”理念,重点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和技能,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指南》围绕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安全保障、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等五方面,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要点提出照护内容,目前该《指南》正在征求意见,下一步将公开发布。三是加强婴幼儿照护能力建设。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婴幼儿家庭养育指导工作,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开展孕产保健、新生儿访视和婴幼儿定期健康检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防、护”整合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指导各地通过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家长课堂、入户指导等形式,重点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和专业健康服务。四是打造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全省总结推广杭州市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点和拱墅区建设社区阳光小伢儿驿站等做法,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的托育服务。2021年杭州市将建设100家社区驿站纳入民生实事,并制定了驿站建设标准;宁波市也将社区驿站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养育小组活动,为社区家庭提供育儿服务;温岭市建立机构服务、“家庭养育小组”活动、社区指导、入户家访、流动服务随访、困难帮扶“六位一体”服务模式,在卫生院、村文化礼堂、社区等地布点设置46个儿童早期发展活动驿站,“一站式”为农村婴幼儿家庭提供儿科医疗、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养育风险筛查、家访服务等多样化便民服务。五是强化专业指导。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特点,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工作。依托邻里中心、兴趣社团、养育照护小组等载体配套活动室、阅览室、亲子共乐等功能,举办“家庭养育小组”、科学育儿讲座、育儿沙龙、专家咨询等活动,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和专业健康服务,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家庭环境和家长言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吸纳您的建议,下一步,我省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之江汇教育广场数字家长学校应用。联合省妇联围绕“学在浙江”全民终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深化“浙江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移动端即之江汇教育广场数字家长学校应用。目前,“之江汇”教育广场数字家长学校应用已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开设家长学校直播活动、品牌栏目、家长课堂、教育专题、数字家校等栏目,后续还将上线家教专区和省级答疑服务,并有效整合民政、卫健“婚孕期、0-3岁”家庭教育课程资源。

二、结合数字家长学校,推进家长学习积分。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一些地方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如金华市婺城区制定了“四层三级”家长学习评价机制、宁波市北仑区向家长颁发学习证书等,深受家长欢迎。省级层面也在做积极尝试,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自2020年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开通以来,已向全省参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的家长发放学习电子证书22万份。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三、加强家庭教育联动体系建设。一是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民政部门将拓展社区服务空间,以居民会客厅、邻里中心等惠民服务综合体为载体,充分发挥“三社联动”机制能动作用,盘活社区资源,配合主办单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社区文化氛围营造、家长沙龙、家庭参与式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推动社区家庭教育创新创优,促进家长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传统美德、家庭文化、安全知识等多维度的共同成长。二是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力度。民政部门将用好社区微信群、社区公众号、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围绕儿童营养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倡导明责任、乐学习、会倾听、常陪伴的好家长理念,着力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推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三是落实好相关工作经费。我省中小学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包括家长教育、家校协同等事务,由属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统筹现有省对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落实好相关工作经费。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

本文源自:澎湃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文件下载
文章推荐

新华社:我国启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 到2022年底所有学校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屈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日前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这一行动方案,到2022年底,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心理健康,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今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其中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都制定了面向2022年、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比如,到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要达到80%以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有关负责人说,启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就是为了确保实现上述到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应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挑战,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6.57%国人受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说,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此次行动的最大亮点就是将儿童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推进到落实层面。据悉,在方案列出的六个具体行动中,涉及不少已开展试点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了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比如,对于面临升学的学生及家长、处境不利的学生、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要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

浏览 747 次查看更多 >>

关于举办2023年第一届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培训的通知(第一轮)

关于举办2023年第一届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培训的通知(第一轮)        中高考即将来临,各地各学校都有必要做好考生的 心理减压、心理辅导,帮助考生科学应对考试,保持良好情绪,提高应考心理能力,保证身心健康的同时,获得满意的考试结果。但考试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校心理教师或相关教师有较高考试心理辅导理论修养与心理调适、心理训练技术,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为了帮助各地初高中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咨询师提高考试心理辅导能力,从而为考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与保障,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学校心理专委会于2023年4月2-23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培训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 线上授课时间:2023年4月2日--4月23日 线上研讨会时间:2023年4月23日周日14:00-17:00   二、培训主题 中高考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专项培训   三、课程课程安排 一共培训次数为14次,包含10次线上直播,3次视频播放,1次直播研讨会,一共56课时的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专项培训  四、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授课以线上形式开展; 授课以讲授、体验式实操训练、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培训证书 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考核后,将获得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颁发的“考试心理辅导专题培训合格证书”。 如图:  六、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原价1200元 转发朋友圈享优惠价950元/人。 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个人会员900元/人 三人以上团报价为 800 元/人(缴费时请备注缴费者“姓名+单位”信息,缴费后因个人原因无法参加,费用不退)。   缴费账号: 单位名称: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 银行信息: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祠路支行 账户信息:485180100100062065   七、咨询与报名 请在线预约报名,填写报名信息。   第一步:长摁二维码进入填写基本信息,在线预约报名   第二步:联系学校心理专委会秘书处,咨询课程信息,支付费用。   

浏览 615 次查看更多 >>

教育部长怀进鹏|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部署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并宣读新一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怀进鹏部长强调了哪些内容?一起来看—— 怀进鹏: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怀进鹏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政治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增强育人担当,维护校园安全增强积极作为,紧盯问题导向增强工作紧迫,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 怀进鹏: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怀进鹏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要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是育德育心要更加有机结合,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二是知识普及要更加全面到位,科学设置课程、生动开展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三是积极引导要更加立体多维,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四是压力疏导要更加及早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 怀进鹏: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怀进鹏强调,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强化过程管理,心理测评要全面覆盖、精准应用,预警管理要全天候、一站式,咨询服务要规范专业、高效便捷,应对处理要协同联动、增强合力,精准干预学生各类心理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强化保障,加强合力。新一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要强化专项建设,指导实践探索,在专家支撑和专业保障上发挥更大作用。 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京直属高校负责同志,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京委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地教育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京外直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负责同志、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京外委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免责声明:除特殊注明,本站文章均转载自互联网,无法获得来源,请谅解,若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浏览 727 次查看更多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1年10月,山西省教育厅发布最新消息,关于加强全省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具体看文件内容:

浏览 906 次查看更多 >>